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学生创业,玩的就是心跳


     大学生创业,玩的就是心跳
  今天的大学,除了继续行使自己传授知识、开展研究的传统功能外,难道也会成为创业的地方?这么多学子年级轻轻即投身商海,他们的前途究竟寄托于一种怎样的未来?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新生代中学生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具有吸引力了。
  市场经济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吗?
  1998年8月,北京慧点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这是一家典型的学生公司,因为以姜晓丹为首的10个创办人当时都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姜本人直到次年3月才从清华自动化系取得硕士学位毕业。
  姜晓丹认为,一个大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比如上研究生以后,他的知识和时间都有可能更多地被自己所支配,创业的想法也就会由此滋生,甚至难以压抑地经常冒出来诱惑自己。
  慧点就是这么来的。那是在1997年,正在读研究生的姜晓丹,不知怎么的,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仍觉得时间有富余。于是他相约了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写软件的兴趣小组,方向是企业内部网络系统。每人出资200元,购买了必备的资料后,就开始干了起来。
  很快,姜晓丹们小有收获,在1998年清华信息学院举办的软件大赛和第1届清华学生创业大赛上,他们的作品都获得了一等奖。由于开发的项目具有市场前景,研究小组已经有了技术积累,他们不愿就此止步,最后决定共同筹资50万元创办自己的公司。
  姜晓丹开玩笑说,这50万元是慧点的种子基金,而最初的每人200元,并没有作为“种子股”被认可。至于每人平均5万块钱是怎么拿出来的,有的同学是打工所得,有的同学是把父母给的娶媳妇的钱预支了。
  在1999年第2届清华学生创业大赛中,出现了一匹腾空而起的野马:由清华材料系96级本科生邱虹云发明的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电视得到了上海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5250万元的巨额风险投资。大赛刚刚落幕,250万元初期投入即迅速到位,负责开发这一产品的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继续在校读书的邱虹云担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刚刚毕业于自动化系的95级本科生王科担任总经理。
  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电视属于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在教育、商业、医疗、娱乐、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用途,但要把一项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真正的产品,对1个初生牛犊的学生公司来说,可谓任重道远。王科说,视美乐公司将发挥团队协作制胜的精神,力争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说慧点是一颗“种子”,它的产品是由于姜晓丹们发现了自己的知识所具有的市场价值,从而产生了主动追求财富的动机;那么,视美乐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于得到了“天使”的亲睐,这一次,的确是市场经济的大潮撼动了大学平静的书桌。
  被市场经济所冲击的书桌,不仅仅安放在清华园中。现在,北大、复旦等著名高校全都出现了学生公司。中国科技大学的6名学生甚至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在一家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的高科技公司中拥有了2940万元的巨额股份。
  然而不难发现,创业的冲动不管是内生于学子,还是外生于社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给知识以商业价值。在长久以来的君子言义不言利、知识都是无价的等观念背景下,这种思想简直是对知识价值的又一次发现。它不仅强调知识对社会要学以致用,而且强调知识对个人也要学而有“用”。
  市场经济的确有一点儿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但这样的不太平静的书桌正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校园:创业的乐园?
  去年10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研究生鲁军办理了休学2年的手续,很快,由他担任总经理的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即使只倒退1年,1个大学生为了创业而休学,同时又被校方所接受,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莘莘学子校园创业,不仅意味着自己主动选择了新的挑战,也给大学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学过去是一个传授知识、开展研究的地方,现在是不是也要成为一个创业的地方?
  清华园外的学研大厦,已经吸纳了几十家大学生们创办的公司,母校对创业学子的这种支持,犹如蜂房对蜂的支持。过去,许多科技成果借助于大学提供的孵化器而得以完成,现在,学研大厦成了培育清华学生企业尽快成长的新型孵化器。
  去年11月,北大一位校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生在学习期间,也应该有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但我们认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如果休学创业,学生付出的时间、学习条件等机会成本可能太高了,学校肯定不鼓励。
  当时,北大学生中讨论较多的另一个有关创业的话题是,我们国家更需要的是原创性的发明和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后期开发。如果大学生创业始于为别人的产品做包装,那么,那句著名的口号Start up today,business leader tomorrow何时才能实现呢?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1月的时间,北大明确表示支持学生在校创业。北大计算机系96级本科生戚文敏研究出比E-mail更具保密性、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型网上邮件传输工具E-post后,北大鼓励这名在校学生开办了北京大学天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北大以校名冠入公司名,为支持学生创业探索了一种新的方式。
  学业是基础,创业是深化,今天的大学生创业决不是80年代经商热的翻版。获得北大首届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的97级技术物理系本科生龚衍,尽管其参赛作品“W/O节能微乳化油”在汽油降低消耗和污染方面有大幅度提高,具有明显的市场前景,但他仍舍不得抛弃学业。他说:“我想一边求学,一边创业,求学要读到博士,创业要做成大公司。”
  大学不再是过去的象牙塔了。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相互作用的今天,大学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创业的乐园,成为创业者角逐科技成果、工业产品、商业利润的地方。这是因为,大学所“生产”的两种产品——人才与技术正是驱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左轮和右轮,而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积淀又为这种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轮。
  校园成为创业乐园,这不是大学的没落或异化,而是大学的再造与发展。
  玩的就是心跳?
  大学生创业办公司,可他们不名一文,凭什么承担商业风险?不仅如此,一家新公司自开办始,就时刻依赖于现金流,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上千万,对十年寒窗的大学生来说,筹集如此巨资,岂不是如水中捞月?
  许多人对创业学子投来疑惑的目光,也许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他们的公司是依据一个灵感、一种发明或一种技术而建立的,距离出现真正的产品还有一个过程,因此不可能一开始就从销售市场上获得资金。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现状,特别是其可用货币计量的实物资产给予贷款,此外还需要抵押和担保,而大学生公司所有的灵感、发明或技术,至少在创业之时是不能用货币加以计量的,他们也没有任何可供抵押和担保的资源,因此不可能一开始就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
  目前创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还处于玩“种子基金”的阶段,有的得到了天使的垂顾,有的还在继续寻找。但是,谁敢说这些带着梦想的“种子”就不能得到长大的机会呢?即使是美国的纳斯达克、香港的二板市场,只要公司做到一定程度,还不是该上就上?
  大学生创业,玩的就是心跳,而且是未来的心跳。

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